中文

En

联系电话:0532-68698788

受控的实验室才能防疫常态化(下)
2020-09-18 11:46:00 信息来源:本站

Access Control | 进出受控

对于常态化防疫来说,“进出受控”的关键是建立一套人流与物流的监控与可追溯系统。溯源是将当前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互联网技术结合利用,赋予每个人或每件物一个唯一的二维码,实现“一人一码”或“一物一码”,这在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这实行起来并不难。现在每个人都有健康码。人员不仅进出实验楼大门扫码,而且进出每个实验室也需扫码。这样进出人员以及工作群体的踪迹十分清楚,万一某人出现症状或确诊,可以精准追寻行踪,控制密切接触人群。同样进入区域的设备与物品,实现“一物一码”,然后可以对物品的生产地、仓储、分销、物流、使用的实验室(以及使用者)、最终作为废弃物、以及流向等各个环节采集数据并追踪,构成每件设备或物品的一个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样确诊者使用的设备与物品一目了然,可以十分精准做好相应的清洁消毒或销毁。即使日后处于疫情风险等级中的低风险地区,取消了进门测体温,但人与物的监控与追溯系统也不宜取消,这样才能保证防疫的常态化。

原有的工作场所隔板加高


在会议室增设隔板


“进出受控”另一项防疫的特殊任务,就是基于实验室空间与实验活动的分析,在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切实安排好工作和安全容纳的人数,评估人员流量。提倡分区作业、分散错峰工作、减少人员聚集。如人员彼此之间难以分隔2 m,可考虑在工作场所、会议室或设备使用空间之间设置玻璃、树脂隔板等,进行物理隔离(见图2与图3)。这是防范病原体在实验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有效措施。在这前提下,“进出受控”就可实时控制进出人数与人流量。在可能的情况下,设计单向路径,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中穿行时减少接触。

尽量减少实验室面对面的互动式的工作与交流,限制外来人员访问,限制实验室会议的召开次数,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远程视频工具(如视频和电话会议),即使在同一地点或建筑物内工作的人员也是如此。

Ventilation Filtration | 通风过滤

一般实验室通风与过滤会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通风的换气量,另一个是空气过滤器级别。为了符合常态化疫情防控需求,对一般实验室的通风与过滤提出一些新要求。

改变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 一般实验室对通风要求不高,主要是满足实验需求。实验室内往往设置多种排风装置,如通风柜、万向排风罩、原子吸收罩、桌面排风罩等。同一个实验室内的所有排风装置可以合用一个排风系统。工作时间连续使用排风系统的实验室设置送风系统,送风量宜为排风量的70%。大多排风装置往往不是连续运行,为了节能,常常采用变风量送风系统。有些高校实验室主要用于实验教育,也有不设送风,靠室外新风渗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就要求停止变风量(VAV)运行、按需通风控制(DCV)、间歇运行等节能模式,保持设计的新风量与送风量运行。对于没有设置送风系统的应尽快增设(见图4)。最小换气次数一般不低于4 h-1。推荐可变新风量运行,有条件增大新风量,过渡季节可以采用全新风运行。改变无人或下班时关闭通风空调的运行模式,要求通风空调系统在上班前提前1小时开机,下班后延迟1小时关机。

实验室上部增设送风系统


尽量减少室内人员的暴露时间。这就是说有产生局部污染的操作,应尽可能在排风装置内进行,尽可能避免共享设备的工作,避免两人同时在一台排风装置工作,为此,可以增设通风柜(见图5)。

万一室内出现污染,要尽快排除与稀释污染,才能有效减少暴露时间。因此实验室内良好的气流组织,也是减少室内人员的暴露时间的有效措施。良好的气流组织,通风效率高,表现为:

①抑制局部传染源不扩散到全室;

②尽快地将悬浮菌就地沉降;

③不让沉降菌再次起浮成为悬浮菌;

④送风尽快进入人的呼吸区域,有效稀释,尽快排出致病菌。

相比不同的气流分布模式,在实验室内实施上送下回的气流组织最为理想。

实验室增设通风柜


配置良好的回风过滤。对于一般通风空调的房间往往重视送风过滤器,要防疫就要重视回风过滤器。实验室排风多,回风口较少,推荐在回风口配置不低于F7或MERV13高中效空气过滤器是较为合适的(见图6)。由于过滤除菌实测效果往往大于由病菌粒径计算的过滤效率,一般来说可以除去95%以上飞沫。是较为合适,也具有可实施性。

当然,在回风口也可设置紫外线杀菌装置,紫外线对杀灭病毒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紫外线前方要求有空气过滤器保护,否则紫外线灯管上积灰,杀菌效果大大下降。

空气过滤器不同级别与去除不同污染物


Area Easy to Clean | 区域易清洁

干净是一切消毒、灭菌的前提,是防疫常态化的必要条件。日常清洗消毒,防止病菌定植、繁殖与传播,已成为防控的有效措施。认识到清洁对受控环境的重要性,强调可清洁、易清洁、耐消毒、能维持清洁状态。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清洁卫生更安全”(Clean Care is Safe Care)要求。区域内各表面易清洁、耐消毒是基本要求,用材或表面材质是必要的保证。这需要综合考虑,表2对此做了一些基本介绍。

表2  用材的性能与要求

材料性能

要求

发尘性

材料本身发尘量少

耐磨性

磨损量小

耐水性

水浸不变形、不变质、可用水清洗

耐腐性

按使用介质选用对应材料,至少耐受常规的消毒药剂

防霉性

不受温湿度 变化而霉变

防静电

电阻值低、不易带电,带电后可迅速衰减

耐湿性

不易吸水变质、材料不易老化

实验环境清洁不仅包括围护、家具、装置与设备表面(见图7与图8),还包括接触介质与所处空气环境等清洁。

强调各表面维持清洁同时,必须重视室内空气干净。不仅仅是依靠增加换气次数与提高过滤效率来实现区域环境净化,还要强调所用通风空调系统的外在风口与系统内表面不积尘、不滋菌、易清洁、耐消毒。当通风空调系统污染时应及时清洗消毒,这也是通风空调系统不会对区域产生负面效应的基础。

受控区域内无论日常清洗消毒,还是紧急消毒,均要使用经CDC批准的消毒产品。

区域日常清洗消毒还包括擦拭设施中所有人合理接触的所有水平表面、公用设备和按钮开关。擦拭个人防护设备(安全眼镜,呼吸器等),干燥并妥善存放。

易清洁的围护结构


易清洁的实验室家具与装置


Conclusion | 结语

目前我们必须要做好与新冠病毒共存的思想准备与实施措施,常态化疫情防控决不是权宜之计。提出精准防控不仅仅针对现在、更是未来常态化防疫的策略。对于一般实验室强调更安全、更清洁的环境永远有实际意义(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afer, cleaner environments)。本文提出只有受控的实验室才能使防疫常态化,我们引用“无级别受控环境”的概念及其控制三原则“区域易清洁的,进出受控以及通风过滤”,既抓住关键,又简便有效。疫情防控措施既有限定又具灵活,以最小的成本,精准地实现防疫常态化。使得我们能够从防控意识与理念出发,去理解实验室的各项防控措施,这样才能主动地落实到我们每一项的行动中去,改变我们以往被动执行各项条文的方法。使一般实验室的环境控制更加切合目前常态化疫情防控需求。


-END-

© 2014 嘉美科技 鲁ICP备16042553号-1
技术支持:蓝街科技